
中國仍將是影響未來航運業(yè)的地震中心
近日,巴倫周刊(Barron’s)與美國美林首席經濟師Don Straszheim以及艾弗考爾中國研究中心在紐約共同舉辦了第二屆年度中國與航運年度討論會。該會議著重討論了中國經濟變化的走向以及由此給航運市場帶來的影響。
中國的宏觀經濟:
中 國經濟將不會“硬著陸”;然而,DON認為中國政府將為了經濟的增長而不惜一切代價,另外目前中國的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也將是中國政府將重點著手解決的地 方。這些問題包括:動蕩的房地產市場國企效率低下的問題,出口企業(yè)正在逐步喪失的競爭力,不斷增加的債務,和缺乏全球標準的金融業(yè),等等。
?干散貨市場:有一些好消息,但是總體上依舊糟糕
由 于考慮到可能出現(xiàn)大面積失業(yè)以及社會安定等方面的原因,中國由工業(yè)驅動型經濟向消費型驅動的速度不能太快。比如雖然鋼鐵及鐵礦石開采行業(yè)已經面臨產能嚴重 過剩的局面,國內對鋼鐵的需求也逐漸放緩了增長的腳步,但由于從業(yè)人口太多,考慮到社會的穩(wěn)定性,不能只圖利益的最大化,削減產能的速度需循序漸進,
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國內鋼鐵產能的削減速度嚴重滯后于國內鋼鐵實際需求放緩的步伐,這就使得對鐵礦石的進口還將高位持續(xù)一段時間,尤其是當中國國內的鐵礦石放緩的生產速度遠遠大于鋼鐵生產放緩的速度時。
然而,由于中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程度正在日益增加,對煤炭的使用的削減量對抵消鐵礦石的進口增長過之而無不及。事實上,中國正加快了對火力發(fā)電的限制速度,這極有可能導致在這個十年末對煤炭的使用量下降近7%,理所當然的干散貨運輸業(yè)將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 LNG運輸:?對清潔能源的迫切需要將給LNG海運帶來極大的機遇。
盡 管增速放緩,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的態(tài)勢將一直持續(xù),這個巨大的經濟體對能源的需求量當然也會保持增長的態(tài)勢(約為GDP增速的0.6倍),由于煤炭的市場 占有率將大幅下降,由于天然氣更干凈,更高效,更便宜等原因再加上由于技術上核能短期內不能大面積推廣的原因,在可預見的未來天然氣必將成為最大的贏家。
DON預測,天然氣的市場占有率將從2014年的不到6%,到2020年增長到10%。由于管道運輸需要后續(xù)大量持續(xù)的基礎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將在未來的5-10年內給LNG海上運輸帶來極大的刺激。
??油輪運輸:?中國戰(zhàn)略石油儲備的增長將史油運業(yè)長期受益
在過去的四個月里,中國的原油單月進口量已經3次刷新歷史記錄,比去年同期進口量增長14%。
另 外,得益于中國國內汽車銷量的日益增長,國內石油生產量的下滑,中國對石油的消費需求仍將長期保持一個強勁態(tài)勢;中國正在建設中的戰(zhàn)略儲用油(SPR)的 需求將帶動每天30萬-40萬桶的進口需求。另外出于戰(zhàn)略的需求,DON還認為SPR的新增需求將幾乎不受價格因素的影響,這將至少使的石油進口持續(xù)受益 到下個十年。
另外,中國的茶壺煉油廠產量的大幅增長不僅帶動了原油的進口需求,另一方面也刺激的柴油的出口增長,這使得成品油輪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處。

Wow, that is just amazing!